周敦颐在道医向儒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

个人图书馆-紫霞照宇2023-08-07 11:17:01

(一),道医盛行的时代


【资料图】

唐宋之前,医书典籍流传于世的并不多,多为后人加以整理所成,然只字片言之间,精辟独到。而以医名流传于世的,多为道家人物。如黄帝内经提及的黄帝、岐伯,春秋时的扁鹊,汉时张仲景,东晋时的葛洪,南朝陶弘景、三国时的华佗,以及后面的孙思邈、王冰等,基本都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,诸如老庄的出世情怀,阴阳家的术数体系,丹道家的实践经验。

有的甚至是神仙谱上的人物。这类人物多隐迹山林,餐风饮露,长期以修真养生为务,是以能观天之象,效天之行,常证内景,验应人体。所谓“知其体,明其用”。所以这类人物应属于真正的“道医”。

老子象

(二):儒医盛行的时代

唐宋之后,元明清代,中医因儒门弟子的深入,渐渐蔚然成章,形成了金元四大家以及历代各派,为中医往民间的发展奠定了大众化的基础。此时的中医逐渐没有了唐宋之前山林之间的飘逸与灵性,与对人体最直观的感觉;而代之以繁衍复杂的流派与病症的推演,而闻名于世的,多是儒生所出,甚至流传的医学典籍都有了儒家的印记,如《格致余论》、《儒门事亲》等。

此后的中医偏重于“用”,而逐渐略于中医之体,所谓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”,迷于器而渐失于天然之道。然儒家之内养,虽偏于入世,仍有定静之资,故亦能明医时出,堪称慈舟,时有不从众流,传承道医者,不绝如缕。因此,唐宋之后可算为“儒医”时期。

孔子象

(三):周敦颐与世方两派转化

为什么唐宋前后出现道医向儒医的转换,这一文化变化现象与周敦颐关系很大,周敦颐(1017年-1073年),又名周元皓,原名周敦实,字茂叔,谥 号元公,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(今湖南省道县)人,世称濂溪先生。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,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。据说周敦颐去华山参访道士陈抟看到《无极图》,然后作《太极图说》。

陈抟是宋初著名的道教学者,他继承《周易参同契》以易理阐述丹法的思想,留下了不少易道结合的丹书,对于宇宙生成论和内丹理论方面贡献较大。据《宋史·陈转传》载:“抟好读《易》,手不释卷。常自号扶摇子。著《指玄篇》八十一章,主导养及还丹之事。宰相王薄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旨。又有《三峰寓言》及《高阳集》、《钓潭集》诗六百余首。”

陈抟老祖象

《宋史·朱震传》记载,陈抟以《先天图》传种放,种放传穆修,穆修传李之才,李之才传邵康节,种放又以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传李溉,穆修以《太极图》传周敦颐,这些图式均出自陈抟;清朱彝尊《太极图授受考》谓陈抟居华也曾以《无极图》刊诸石。陈抟的著作大多已亡佚,不过宋明以来有关著作尚保存有经过引述的文与图。今存世者有《阴真君还丹歌注》、《龙图序》、《正易心法注》等,又有《无极图》、《太极图》等流传下来。

周敦颐象

由于周敦颐《太极图说》思想直接来源于道士陈抟,后世学人就可以不用千辛万苦深山求道,直接可以通过儒门学道,由此也导致医学界由道医文化向儒医文化的演化过渡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大妈踩丹霞地貌拍照 陕西回应:将追查 呼吁爱护自然景观
下一篇:最后一页